Our websit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and personalize your experience and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s(if any). Our website may also include cookies from third parties like Google Adsense, Google Analytics, Youtube.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We have updated our Privacy Policy.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to check our Privacy Policy.
Blog Post

為何開展藥物標籤的計劃

為何開展藥物標籤的計劃

朋友們很好奇為什麼 Albert 的 Facebook 及 WhatsApp 總會分享一些關於藥物圖標及標籤的資訊及問卷調查?

也好奇為什麼作為一個 IT人會去推動自己不熟悉的設計及藥劑服務上的創新?

我的簡單回應是為什麼不去做 !

作為一個發病多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我已是瑪麗醫院專科及藥劑部的常客,每三個月都會大包小包的取回不同的藥物回家。身邊不乏更厲害的長者及照顧者都帶着買餸車把一盒又一盒丶一瓶又一瓶的藥物帶回家。

根據統計,有40%的長者都需要處方超過五種不同的藥物,雖然藥劑師都不厭其煩地簡述藥物的資料,但奈何病人太多,藥劑師亦都不能給每個病人多花時間。假若處方的藥物標籤可以更容易明白,這樣會不會令到藥劑師及病人的溝通及教育更有效?

醫院管理局的藥物標籤的原用了二十年,私家醫生的標籤要求也沒有多大更改,我們相信有一個很大空間去創新及改善。

激發起我去推動藥物圖標的計劃已經醞釀了四五年,那是因為看到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2010年 一班學生的畢業功課,心想這樣貼心的設計如能落實及應用應會幫助不少社區中服藥人士,我大膽地走訪負責設計的老師才知道他們曾推介到醫院及連鎖診所,但負責機構沒有給他們正面跟進。

在過去三四年的期間,我們還是念念不忘這樣的設計,因為在開發自家 醫護通 TeamCare 的社區護理系統的過程,我們更多認識社區護理的不同持份者,更了解社區的病人對人性化的設計及服務的要求及需要。

為籌備藥物圖表的新計劃,我們作出更多準備及研究,我們有幸得到修讀公共衛生碩士課程的 Peter 分析了香港及台灣給美國的藥物標籤及圖標的比對,也參考不少台灣學者在藥物圖標的論文,把理論放到我們的設計及執行上。

在疫情下,我們團隊的 interns ,修讀藥劑學的 Kirsty ,修讀護理學的 Ana 及 修讀營養學的 Maggie ,進行了兩次的網上問卷,收到差不多500多個的反饋,並且也進行十多次持份者的聚焦小組,分析了我們的設計利弊並加以改善,更希望從病友、照顧者、社工、社區護士、藥劑師、醫生的角度去了解如何令藥物圖表更有效去幫助社區護理及加強病人對藥物的認識。

在這一年的籌備中,我們認識了不少支持我們的夥伴,西區社區中心最紅的招姑娘,社工 Michael ,醫護行者 Janet ,藥物連線 Chung ,CityU Project HomAge Hera,巴基斯坦籍的香港註冊藥劑師 Yasir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 Karrie 及 Viola 。

今年(2020) 十一月,我們的社創基金Impact Incubator 成熟原型的 申請終於得到批核,加強了我們的信心及資源去推動我們這12個月的計劃,我們的設計及教材將以 共享創意特許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去傳遞,

我們的首批設計集中四種文字,分別為繁體中文丶簡體中文丶英文及烏都語,我們還會製作一系列 宣傳動畫 及 教材(1000 個印有藥物標籤的藥盒)通過我們的講座或合作夥伴去分發給 600 名長者,300 名照顧者,100 名烏都語的用家。並進行跟進及對照分析,希望加強藥物標籤的改善及應用的數據。

我們希望藥物標籤的應用能落實跟交通標示一樣成為日常的一部份,也普及得跟 emoji 一樣成為一種國際的溝通新語言。

我們現在希望得到更多社區護理的同行者、學術及醫護機構多加支持,參與成為合作夥伴,並推動更跨界別及國際性的推廣。

Related Posts